临床科室

核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创建于1972年,现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核医学和研究生教学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合作项目中国协调员单位,曾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在几代国内知名核医学专家带领下,科室从艰难创业、蓬勃发展到走向辉煌,逐步发展为集医、教、研为一体,以PET/CT肿瘤、心脏核医学和老年医学为鲜明专业特色、全面发展并兼备核素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医技科室,业务水平位居国内先进行列。目前科室医技队伍共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8人、硕士2人。

 

学科带头人

首任科主任陈雅清(1972~1991年),北京医院核医学科开创者,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主任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SPEC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研究,并于1985年在《核技术》和《中华核医学杂志》分别发表了国内首篇关于SPECT临床应用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论著。

第二任科主任屈婉莹(1992~2000年),主任医师,教授,知名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核医学临床和研究工作52年,先后在瑞典、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深造。专业领域为SPECT/CT和PET/CT临床应用,其特长是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和PET/CT肿瘤显像。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会长,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副主席。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和联合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2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两项,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核医学科副主任杨瑞品,主任医师,1995年因医疗、科研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第三任科主任姚稚明(2001-2020年),主任医师,博士,教授,首席专家,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曾留学日本,专长心脏核医学和PET/CT诊断。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IAEA亚太合作项目中国协调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核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学系副主任。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批运行SPECT/CT和PET/CT,开展ATP心肌灌注显像(MPI)并推向全国,将科室建设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心脏核医学和PET/CT诊断肺癌等为题主持国自然、IAEA、首特专项、首发基金重点课题、国家支撑子课题等。主编PET/CT专著4部、副主编专著1部,受邀Springer出版社主编4部英文图谱中,参编教材和规范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亚洲大洋洲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的杰出青年研究者奖,局级成果一、二等奖。

现任科主任刘甫庚(2020年12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核医学科教研室主任兼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核医学医师定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理事,《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从事医学影像与核医学诊断工作30余年,为国内跨学科(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复合型专家人才。临床工作主要从事胸部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和PET/CT诊断。1990年跟随潘继戍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肺部高分辨率CT系列相关研究,精通各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和胸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2004年受科室委派从事PET/CT诊断,2008年起任核医学科副主任,2020年12月任科主任,尤其擅长早期肺癌的PET/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为主编之一出版国内首部《肺部高分辨率CT》和《消化管影像诊断图谱》专著,参编PET/CT相关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科室在国内较早推行医技分工,多年来打造出一支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均过硬的技师队伍,在科室完成医、教、研任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已有4位技士晋升为副主任技师。2006年经医院批准实施技士长负责制。首任技士长朱明:副主任技师,荣获《全国核医学技术大会》论文一等奖。第二任技士长刘秀芹:副主任技师,荣获《全国核医学技术大会》论文三等奖和《第二届全国核医学十佳优秀技师》荣誉称号,应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邀请多次做学术讲座;副技士长许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出版的《核医学护士手册》副主编之一,荣获《首届全国核医学十佳护士长》荣誉称号。第三任技士长秦嵩:荣获《全国核医学技术大会》论文二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第三届优秀技师奖》。现任技士长张建飞:荣获《全国核医学技术大会》论文一等奖。

 

技术特色及创新能力

大型核素显像及功能测量仪器设备:北京医院核医学科1983年全国首批引进美国Technicare Omega 500 伽玛照相机SPECT;1992年引进GE Starcam 400型单探头XC(圆型准直器)和XR(矩型准直器),为全国首批同时拥有两台新型SPECT的核医学科;2001年和2012年分别在国内率先引进双探头符合线路GE MillenniumTM VG5(Hawkeye)和含16排诊断CT及快速心脏采集模式的西门子双探头SPECT/CT(Symbia T16),均为当时最先进设备。2004年引进亚太地区第一台高分辨快晶体PET/CT(西门子Biograph 16),也是北京地区首台PET/CT;2011年更新为我国首台带TOF功能的大孔径、宽视野西门子高清PET/CT Biograph mCT;2020年在国内首批安装、北京市首台数字化PET/CT(飞利浦全数字PET/CT Vereos)。目前拥有先进的SPECT、SPECT/CT和数字化PET/CT各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放免分析仪、甲状腺吸碘功能仪、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带TOF功能的PET/MRI、医用回旋加速器-放药生产系统及带CZT探头的SPECT/CT正在引进中。

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北京医院核医学科是国内较早使用数据传输与归档系统(PACS)的科室之一,目前所有的影像设备都依据DICOM标准连入 PACS/HIS/RIS系统,实现了医学影像的采集、传输、存储、查询、诊断、报告、综合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方便快捷地调阅相关影像资料,同时支持海量数据存储。

目前开展的检查和治疗的项目:1、PET/CT显像,包括肿瘤显像、心肌代谢显像、脑代谢显像等;2、SPECT及SPECT/CT显像,包括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心肌动态定量显像、心肌PYP显像、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肺通气-灌注SPECT/CT显像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甲状腺相关眼病显像、胃排空显像、消化道出血显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IBG显像、腮腺动态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淋巴显像等;3、放免检测,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甲功8项)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4、核素治疗包括甲亢碘131治疗、碘125粒子治疗计划制定及验证和前列腺癌骨转移氯化镭治疗等。

技术特色

  1. 全身骨显像:作为核医学科的优势项目之一,北京医院核医学科开展全身骨显像不仅在业内起步早,而且对全身骨显像、断层骨显像、SPECT/CT骨显像和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中华核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为此,本科骨显像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核素骨显像在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连续举办六届国家级骨显像学习班,应邀参与多部核医学教材和专著骨显像章节的编写以及赴多地讲学,为提高全国骨显像操作技能和诊断水平做出了贡献。
  2. PET/CT肿瘤显像:2004年引进亚太地区第一台高分辨快速晶体西门子PET/CT(Biograph 16)并在北京市首先开展PET/CT显像。创新性开展强强联合-核医学专家和放射学专家联合读片及报告模式;不断探索规范化精细化扫描技术,包括:双时相显像及其细化系列(如利尿延迟显像、脑延迟显像、右侧卧位胃延迟显像),局部高分辩率CT,呼吸门控PET/CT显像,30秒屏气PET/CT同期成像,心电图门控心肌PET/CT显像,变速采集PET/CT图像技术,系统性优化PET/CT图像重建等。始终推广高质量图像和图文并茂的报告,获得业界一致高度认可。以PET/CT诊断肺癌为主题在我国开展多中心研究,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和重点课题。2005年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邀请在全国核医学学术大会上首次作关于“PET/CT在肿瘤学的临床应用”专题报告,后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PET/CT学习班。尤其是PET/CT诊断肺部早期肿瘤和浸润前病变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3. 心肌显像:近三十年来,核医学科一直与心内科紧密合作在国内较早开展静息显像、负荷显像、门控显像及动态显像的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以及糖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PYP显像探查心肌淀粉样变等工作,无论是质量和数量,均在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先进行列。率先开展ATP介入心肌灌注显像临床研究和多中心研究,使其成为我国核医学常规应用项目。围绕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特色和心肌灌注显像进行研究,包括:联合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钙化探查冠心病,心肌血流灌注半定量和绝对定量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分析,左室舒张功能监测,冠心病危险度分层,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等。以核心脏病学为题获得省部级课题并发表SCI论文;“门控和非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4. 实验室检测:1981年屈婉莹教授创建放免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开展甲状腺功能测定(甲功8项)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并就建立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研究。科室较长时间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组副组长单位。实验室现任负责人李新副主任技师具有国际认证机构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双认证证书,参与编写国内首部《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

 

科主任:刘甫庚

科副主任:陈雯

联系电话:(010851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