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查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室动态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患者的福音

发布人:杨希孟 崔壮发布日期:7月6日点击量:11470

     北京医院帕金森中心于7月2日为一名帕金森患者成功进行了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据报道称,近2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至少增长了20多倍,最近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则高达2%左右,而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尤其对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当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后仍然时常出现开关现象、剂末现象、或者服药后有明显的运动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这次进行手术的患者杨先生,今年61岁,家住北京,原来是部队工厂的一名工程师,爱好唱歌,曾经师从中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并多次参加文艺汇演和各种演出,他的歌声高远悠扬,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心灵手巧的他还喜欢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外观精美,且具有独创性。16年前,杨先生出现左手不自主搓丸样的动作和行动迟缓的现象,去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考虑为帕金森病。由于症状不算严重,而且不是经常发生,他和家人也没有太在意。

     2001年,他的左侧肢体开始发生僵硬,2004年症状继续加重,出现行走缓慢、僵硬、面部表情僵硬等,又先后就诊于天坛医院、协和医院等,并住院进行了药物治疗,天坛医院为其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2008年,杨先生的帕金森症状逐步发展到身体右侧,出现右下肢僵硬,同时还有睡觉时翻身困难、食欲差、大便便秘、小便失禁等症状,继续进行药物调整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大多数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015年,经过了药物的蜜月期后,杨先生药物治疗出现了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他的病情也再次加重。之前的症状愈发严重,行走越来越困难,只能以小碎步慢慢挪,还有站不稳、向前冲的趋势,走路时转身也很慢、需分步完成,容易摔倒。另外,吃东西也越来越缓慢,喝水容易呛咳,还会不时产生幻觉。此时的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情绪波动,家人为此十分焦急。

     经过多方了解,杨先生来到我院,神经内科的陈海波主任为其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检查。之后,北京医院帕金森中心的专家团队又对他进行了详细地术前评估,并决定在2016年7月2日为其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又名脑起搏器植入术,它是应用立体定向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把电极植入预定的脑内目标区域,再通过连接导线连接到神经刺激器,该刺激器一般是植入胸部皮肤之下,其大小和火柴盒相似。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到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目的。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与立体定向毁损术比较,它具有微创、可逆、可调控、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渐渐成为治疗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病的神经外科主流方法。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还基本停留在对症治疗。对于其根治,现在国内、国外研究还缺乏特异性的方法。

     北京医院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由王新德教授于 1995年建立,其学术研究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研究中心由陈海波主任负责,目前承担及参与各项课题3项,牵头及参与新药临床研究3项,发表文章70余篇。自2005年以来,该中心已经为许多帕金森患者成功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的疗效很好,患者的口碑颇高。

     这次手术由神经外科杨玉明主任医师、崔壮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进行,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神经外科主任王大明教授都参与了手术的全过程。通过北京医院帕金森中心主诊团队的共同努力,经过CT、MRI精准解剖靶点定位和细胞电监测定位,误差在0.1mm,将刺激电极稳妥的安置到STN核团有效部位。杨先生在术中安装了刺激电极后,僵直和震颤的症状消失了,他不禁在手术台上连竖大拇指,然后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杨先生术后发自肺腑地对医生说:“我见到我的亲人了!”这句话就是对北京医院帕金森中心所有医护人员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杨希孟  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