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查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室动态

彩虹桥上领路人

发布人:北京医院发布日期:12月24日点击量:15075

——记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

 

  天边最美的,莫过于那引起人无限向往与遐思的七彩虹桥。但是,对于那些因眼睛患病而失去视力的人,那美丽的彩虹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北京医院的戴虹主任,就是想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为更多的眼病患者打开彩虹般的美丽世界。


做中国最好的眼科医生
  “你这种是黄斑变性,国内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根治方法,我建议你还是去北京医院找戴虹教授,他是治疗黄斑变性国内最前沿的专家。”一位医生正和病人交流。
  这位医生推荐的戴虹教授,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戴虹现任北京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党委委员。他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专业,对黄斑病诊治和手术经验丰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华医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九种杂志编委。自198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专业至今,他已在眼科专业的岗位上深耕了30余年,成为全国有名的眼科权威,开创了国内眼科手术治疗的多个第一。多次负责和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的眼病诊治和手术,曾获中央保健委员会优秀专家称号,是北京医院百年院庆评选的医院十二名优秀中青年医师之一。
  戴虹取得这样的技术成就,主要归功于他那追求卓越,永不停息的工作精神。他经常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就是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医药这个行业,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医生所追求的,就是寻找病人药费最少,效果最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来,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引进国外新的治疗方法,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找更加高效实用的治疗技术。多年来,他和他的眼科团队,一直站在中国眼科手术治疗的最前沿。
  眼球是人体最精密的结构之一,其中的玻璃体在眼球的后部。如果这部分出现病变,会对视力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失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发明了针对玻璃体的手术技术,这是眼科当中近代革命性的突破之一。以前很多不能治疗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玻璃体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为了更好地掌握玻璃体手术的精湛技术,戴虹于1991年~1993年来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学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经过3年的努力,他成为国内早期开展玻璃体手术者之一。到现在,戴虹已经完成了上万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上万例手术的纪录,国内外的同行很难达到。这就意味着有千千万万个患者通过戴虹的手术重新获得了光明。丰富的手术案例,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创新永无止境,追求没有终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戴虹又把技术研究聚集在黄斑病上。黄斑也是眼睛的一个功能区,这个区位的病变可以引起失明,中老年患者比较多。戴虹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黄班病研究。1999年~2000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进行黄斑病专业学习,着重对黄斑病变诊断、治疗和手术。2000年,学成回国的戴虹首先在国内开展了黄斑转位的手术,又占据了国内眼科发展史上的一个第一。
  但是黄斑区手术太复杂,要求专业技术极高,因而没有普及开来。就在从日本学习回来的同年,国际上又出现了可以不做手术,用激光去治疗的方法。戴虹果断地跟上时代潮流,开展光动力治疗,几乎与国际同步开展了激光治疗的方法。同时,又派其他大夫,去日本学习细胞移植手术,回来后开展这方面的手术研究与探索。后来,又进一步开展了玻璃体注射治疗的方法。这种用于玻璃体治疗的新药,国外是2006年发明的,戴虹和他的团队2007年就开展了临床应用研究。戴虹所从事的这一系列的技术探索,都是在国内早先开展的。特别是注射药物治疗,更是国内第一家!北京医院的眼科到现在也是治疗人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专业科室。这一切都是得益于作为带头人的戴虹,他紧跟时代技术潮流,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展得早,并形成了抢占医疗技术战略高地的前沿意识与技术积累的研究基础。在黄斑变性的治疗中,戴虹的科室在国内也是始终处于领先位置的。他们翻译了国内第一本关于黄斑病变治疗的书籍,主编制定了黄斑病变治疗的标准流程指南,可以说,黄斑病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戴虹和他的团队的参与。
  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说,不就是把国外的技术较早引进来嘛,又不是自己发明的,没什么了不起。说这句话的人,是他不了解医疗领域技术引进的复杂性。国外的眼科治疗技术,是针对外国人的眼睛结构特征相匹配的,引进到国内,还要根据中国人的眼睛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国人的一些特点与国外不同,面临的困难与机遇都不同。对于同一种药物,中国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有个体差异,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治疗方式。这才体现出经验与研究相关结合技术的支撑的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戴虹使用引进的技术治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既要尊重之前的经验与前人的成果,也要针对病人的个体特点。所以有过很多曲折,遇到过很多困难,也迎接过无数次挑战。一是在没有药物之前,研究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治疗非常困难,但是做了以后,发现效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容易出现并发症。就开始学习细胞移植,但也涉及到很多问题,如伦理道德的困扰与压力。之后他又去学激光,但是又发现,激光虽然能够有效延缓病变的发展,但是不能提高病人的视力,不能使病情得到逐渐恢复。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不断地否定过去,寻找新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后,又转向去寻找新的方法,转行到新的领域。他们在发现激光治疗效果不太好之后,又去追寻新的注射治疗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在又发现注射治疗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打药的时间不好掌握,治疗费用比较高,注射的风险比较大。戴虹的探索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好的治疗方法,都是不断在改进,用新的方法否定过去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试错,取得经验教训。其实,这是一个你愿意做一个开拓者,还是跟随者的问题。做一个跟随者,没有风险,而前面的探索者,就会有失败,有痛苦、有责任、有压力。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后人避免了失败的教训。戴虹,现在就充当了开拓者这一重要角色。

精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体最珍贵的器官。对于一个医生,面前是一只只的病眼,但对于一名患者,心里是一片片的希望。戴虹是一名好医生,不光是指他医术的精湛,更是指他医德的高尚。
  戴虹作为中国眼科的领军人物,身上兼着很多职务,但他说,我首先是一个医生,要治疗救人,多做患者的工作。31年的工作学习经历,最大的成果就是为许多患者解决了病痛。他立志要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医生。
  这一天,戴虹被安排为一位特殊的病人会诊。作为接待过多次高干治疗会诊的戴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奇,直到他知道来者的身份: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戴虹说,为西哈努克亲王做手术是让他比较难忘的经历。这个难忘并不是他给予这位病人特殊的治疗,而是治疗后的一系列事情……
  当时,西哈努克做完手术之后,又到法国去看。法国的医生看了手术效果之后说,这不可能是中国医生做的。但西哈努克亲王非常自豪地说,这就是在中国做的手术。当时我国的外交部长是钱其琛,他对戴虹说,你们给中国争了光。这句话使戴虹和北京医院的全体医生非常激动。这是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感受,从来没想过一个医疗手术能够达到为国争光的层次。从此以后,西哈努克亲王所有的手术,包括他的家人,也包括现任国王的手术,都是由他们来做。这是信任更是骄傲!为此,戴虹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和人格魅力让国内外人士对他刮目相看,也因此树立了中国医生的高尚形象。
  同样,对待普通的患者,他们也同样精心和慎重。
  “我是浙江的患者,左眼失明,在当地医院用药1个月没疗效。戴主任认真负责,谨慎细心,一丝不苟,精心操作,经过治疗,手术成功结束,术后恢复也很快。戴主任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以人为本,用爱心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尽心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千千万万眼病患者福音。”
  “我是东北吉林来北京求治眼底黄斑变性的患者。2012年经同仁医院介绍,来北京医院眼科请戴虹主任诊治。戴主任查了眼底,看了吉林和同仁医院的检查资料,确诊为老年湿性黄斑变性。再没让做任何检查,在和我们谈了治疗意见,征得同意后直接安排做了抗VEGF术,为我眼疾的治疗赢得了时间。使我几近失明的左眼病情得到控制。每次复诊,患者再多,戴主任也要给我这个来自千里之外的边陲老妪加号。就是不吃饭,不午休也要把我们这些患者看完。经戴主任近两年的精心医治,我的病眼保住了光明,视力最好时可达0.25。对给我光明的北京医院,对戴虹主任我无以回报,只能和我的家人一道,借助这个平台说声:谢谢!”
  以上是摘自好大夫网上的留言。这样的留言有很多,患者的口碑用朴素的话语,鉴证着戴虹的高尚医德。
  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山东小患者,他的家庭比较困难。为了给他看病,家里把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来北京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比较晚了,病情已经耽误,他又拿不出那么高额的医药费,其他医院都不大愿意接收。当辗转来到北京医院找到戴虹的时候,他的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戴虹果断地说,不能再拖了,马上安排手术。手术之后,戴虹巡视时看这个小孩子每天只吃干煎饼,知道他经济困难,就出去给他买了一些好吃的。最终,小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年以后,他们全家又来到了北京,这次带来的是一面锦旗,和孩子顺利考上了高中的好消息。戴虹的心里不由得非常感慨。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希望,改变了一个人及至一个家庭的命运,使他们走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通过这些,戴虹感受到作为医生,不单独是手术做好了就很快乐,还能通过治病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多年来,戴虹就是在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履行着好大夫的职责。他的努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2014年中央电台等媒体发起评选京城好医生活动,戴虹是唯一得到推荐的眼科医生。好大夫这个称号对于他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实至名归的。
  戴虹对“好大夫”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想做一个好医生并不容易,第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第二取决于个人天赋,因为手术医生要有天生的技巧能力,天赋很重要;三要取决于条件和环境,在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同样工作五年后,发展可能有天壤之别。好医生,不光是医术高明,手到病除,更多是牺牲自己,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戴虹坦言,现在对好医生的评判有偏差,这与我们的评判体制有关系,这也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他提到,写文章做科研是做医学理论研究考核的主要方面,却不是考核临床医生的主要方面。他相信,随着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春天的到来,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变。
  作为科室的负责人,怎么处理医患关系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多年的从医经验,戴虹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相处得都很好。戴虹有一次加班顾不上吃饭,有两个病人家属看到了,非要给他们买饭。当患者看到医生一心扑在工作上时,是非常让人同情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医患纠纷不存在。他认为,医患纠纷最根本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是国家政策层面。要加大对医院投入,提高医生的工资待遇,避免看病贵、看病难;二是社会的舆论导向。媒体不能无限放大医患纠纷,误导社会对医生的看法。三是解决医院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对个别医生的急躁情绪等进行及时疏导。
  戴虹希望,社会对医生有更多的支持与理解,他有切身体会,医生是非常辛苦的一个行业,牺牲和奉献是家常便饭。医生如果不加班,病人有可能不能及时就诊,病会拖着更加严重,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更多的医生在下班后还要工作,把吃饭休息的时间挤掉,尽量多看几个病人,有些手术经常要做到晚上很晚,而且不是一个人在加班,一台手术加班,需要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
  除了上班、加班,戴虹还走到社区和街道做一些公益科普工作,让广大群众多一些医疗的基本知识,早发现病情,早点治疗。他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科普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他认为,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早发现,早治疗,这是他人生当中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转自《科学中国人》本刊记者 高慧娟)